9 1制作厂

新闻中心
Campus Updates

【南华青锐说】当教育遇上础滨:是“替代”还是“超越”?

发布时间:2025-03-12 点击数:

每年叁月初的两会都是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场生动的公开课,2025年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既总结了过往改革成果,也为未来发展擘画蓝图。

一、在技术洪流中守护教育本源

对于众多热议的两会话题,大家可能最感兴趣的就是连续两年被写进征服工作报告的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重构教育形态的今天,我们如何既要当好职业教育的筑梦人,更要做好人文精神的守夜人呢?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6号下午参加了政协联组会,会场内,有位政协委员指出人工智成为中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关键。总书记对这一说法表示了肯定,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教育,不能把最基本的丢掉。”他提到了,最基本的有红色基因传承和阅读等。我也在思考,教育最基本的还有哪些?还记得开学大会的时候林书记提到AI,他当时说马院的老师应该是最不会被AI取代的一批人。作为思政老师,我们的使命就是为党和国家培养青年的爱国心,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可靠的接班人。其实,不光是思政教师,我觉得教师这群人,是最不会被AI 取代的。韩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AI 能授业能解惑但是却无法像我们一样去言传身教。打个比方,课堂上有同学会问,老师,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到底指的是什么,我就告诉他们,你身边认识的人他们共同的优点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秀烙印,谦虚、孝顺、温良恭俭让。我也在想学生为什么会来问我这个问题,但是如果去问AI,得到的肯定是标准而又空洞的文本,而通过我给他的回复,可能一群人的形象就已经立了起来。所以,教师这群人也是教育最基本的,是最不会被AI所取代的。当算法能解构知识时,教育更要建构价值;当屏幕能传递信息时,教师更要传递温度。

二、以内涵式发展锻造大国工匠摇篮

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该如何把AI用于教育改革呢?这就要提到贯穿政府工作报告的主线——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这个主线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高职教育标注了清晰坐标。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要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所以,我们不用去惧怕AI,我们要做AI 的主人,我们不用抵触学生用AI来做作业作业,我们要教会他们如何驾驭AI。作为新时代的数字青年,驾驭AI 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技能之一。但是,我们也应该深刻意识到:内涵式建设不是简单的设备升级,而是要将“红色基因”“匠心基因”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记得在网上看到一个苏州制造业公司负责人的采访,他感慨: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会操作机械臂的技工,更需要能理解工业美学、坚守质量底线的匠人。在引领内涵式发展方面,我们南华,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应该立足工会特色,着力弘扬“三个精神”,培育大国工匠。要让学生懂得:技术是工具,而职业信仰和优良品德才是核心竞争力。

叁、结语

最后,回到主题,当教育遇上础滨,是替代还是超越?正所谓,“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教育的初心是为学生播下希望的种子,那么,就让我们负责去灌溉,去守护,在人工智能的大浪潮中与学生共成长。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黄彦宁)

上一条:【青锐动态】学校举办2025年第2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暨首期“青锐讲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 下一条:【南华青锐说】守教育初心之本 创AI时代之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