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课程思政,坚持立德树人(作者:陈春慧)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如何在高职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践行课程思政,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成为了我们教学团队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重要教学改革和实践。
1.缘起:青椒的提问
2019年学校金课评比活动上,我们团队一位年轻的泰语专任教师在课程汇报时被专家提问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我们这位青椒老师(大学青年教师的别称)愣住了,瞪着大大的眼睛,一脸茫然地回答:“我们专业思政课程挺齐全的,马克思、毛概都有”。专家额头飘过丝丝乌云,显然对回答不满意。
活动结束后,青椒老师很委屈地问我“陈老师,难道我回答错了么?我的泰语课跟思政有关系么?”
“有!思政课程跟我们所有专业课都有关系!”我看到青椒老师还是瞪着大大的眼睛,满脸疑惑,继续说:“我们国际交流的专业要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专业课程中也需要融入思政内容……”。
2.沉思:国际交流专业要不要课程思政?
作为国际交流系主任,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门专业课程,通过开发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案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
青椒老师的一番提问,让我回想起几年前在校门口看到的一幕。下午放学时间,校门口飘过几抹鲜艳的色彩:几位将头发染成白色、紫色、粉红的男女学生身着色彩鲜艳的韩国风潮服相约出行。那时正值“哈韩风”正盛时,门卫看着学生说:“这是你们韩语专业的学生,真的很特别”。
用“特别”来形容这几位学生,门卫已经说得很委婉。我们系有与韩国、日本和泰国合作的多个专业,系内有十来名韩国、日本和泰国外教。各专业在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同时,学生们也更容易受到更多的国外思潮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国际交流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是保证社会主义办学的迫切要求。国际交流专业不仅要重视思政课程,在专业课程中也要融入思政教育。
我转头问青椒老师:“思想政治教育仅靠思政课来进行,够么?我们专业课教师是不是可以做点什么?”
3.调研:国际交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
青椒老师不愧是科研能手,当晚就在知网下载了十几篇课程思政论文研读。难能可贵的是青椒老师将论文中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对系内学生进行了课程思政和意识形态摸底调研。
几天后,调研结果出来了。青椒老师眨着水灵灵的大眼睛,自信满满地说:“陈老师,我们系思政教育融入各专业课程非常有必要!”
青椒老师的调研主要发现了2个问题: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部分专业思政课时比例偏小和学生更容易受国外意识形态影响。
第一,课程体系中部分专业思政课时比例偏小。我系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普遍采用“狈+惭”国内外合作联合培养教学模式,国内完成的课程体系需要兼顾外语学习和专业课程,合作办学项目思政教育课时与普通全日制专业相比相对偏少。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还可能在国外完成后期的学习任务。综合分析,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思政教育所占比例相对偏小。
第二,学生面临更多国外意识形态影响。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进行人才培养,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价值取向及方法不同,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在不同的政治站位、不同的道德观念、多元的文化传统中成长,接受中西方多元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碰撞,不同的意识形态影响着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目前合作办学项目外方专业教师对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了解尚不够深入,专业课普遍没有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专业课和思政教育存在“两张皮”现象。
4.讨论:国际交流专业如何进行课程思政
在系例会上,青椒老师向各位老师汇报了调研发现的问题,参会的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为更好激发各位老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灵感,我向大家讲述了发生在我的课堂的真实案例。负责教学的副校长到我的课堂听课,教学内容是要素禀赋下的中韩贸易。我以中国出口大白菜(腌制泡菜用)到韩国为例介绍具体合同条款的拟定,课程实训阶段学生自告奋勇用韩国化妆品进口开展实训。课堂教学开展很顺利,但课后领导严肃地提醒我:“陈老师,你课讲得很好。但是你课上一定要提醒一下学生,学生提到的代购尚处于海关监管的灰色地带,不能碰!”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有前瞻性地提醒学生哪些操作可能触及法规红线,防患于未然地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在后续的课程改革中,国贸专业根据行业发展和海关跨境电商的监管新规开设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引导学生抓住行业风口,合法合规地开展跨境电商。
听了我的教学案例,各位老师打开了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从办学宗旨、教学资源引进、加强课程建设和增强文化输出4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第一,办学宗旨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定位。践行课程思政是扎根于我国广袤大地办学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必然要求。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应该要牢记办学宗旨,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定位,明确合作办学的目的,提高对课程思政在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加强底线意识:规范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在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时需要加强底线意识,确保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正确,防止错误的政治观点和思潮渗透。参与合作项目的教师需要立场坚定,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师德师风。在教学内容上要通过自查和评估审查等形式严格审查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建立同行评价制度规范原版教材的引进,把好教材选用关,最大程度规避带有“西方意识形态”教学内容的盲目引进。
第叁,加强课程建设:突出学科思政课程特色。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要特出各学科的自身特色,通过分析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将相关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全过程中,提高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耦合度。针对合作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启发和引导学生应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专业相关的社会现象、时政热点进行思考、讨论和分析,增强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剖析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国外文化冲击的能力,切实提高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第四,增强文化输出:开发本土优秀教学案例。培育开发本土优秀教学案例,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教学案例,创造性地拓展和丰富现有学科体系和前沿理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明的文化魅力。
5.成果:课程思政下各专业教学成果初现
在全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了每位专任教师的课程中。青椒老师的泰语有了“中泰一家亲”“中泰高铁”的案例,我们的跨境电商课程也完成了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课程培养出来的创业学生正通过海关监管的保税仓将韩国的面膜快递到每个国内消费者手中。
更可喜的是,国庆的时候,我们的韩国、泰国和日本留学生在异国他乡齐声歌唱《我和我的祖国》,整个朋友圈都是学子们洋溢着民族自信的笑脸。
广东省第十届师德主题征文(高职高专组)“三等奖”获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