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 1制作厂数智管理学院“青春筑梦,乡村振兴”先锋队奔赴清远市阳山县,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叁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数智赋能”为核心,聚焦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通过深入调研、宣讲教育、产业分析等多种形式,为阳山县的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智慧。活动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南方+、中国青年报、清远日报等多家官方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教育宣讲,传承红色精神
活动首站,先锋队来到黎埠镇南村小学,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活动。通过生动的讲解和趣味科学实验,队员们向小学生们传递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科学家精神。团队还为学校捐赠了多媒体教具等物资,受到师生热烈欢迎。人民日报客户端以“一粒粒饱含力量的种子”为题,报道了这场“有温度的教育实践”。
在秤架瑶族乡革命烈士陵园,先锋队以“行走的思政课”形式学习革命精神。队员们聆听先烈事迹,深刻感悟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这一活动被多家媒体称为“红色教育的创新实践”。

团队师生向阳山县黎埠镇南村小学捐赠学习用品
数智赋能,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阳山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生态资源丰富,近年来依托“百千万工程”战略,积极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和农文旅融合发展。先锋队师生以“深、实、细、准、效”为调研准则,深入江英镇、大崀镇、青莲镇和秤架瑶族乡,围绕“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农文旅融合”“旱地西洋菜产业”等主题展开调研。
在合作社调研中,队员们与党支部成员深入交流,探讨数智化管理如何助力农村合作社发挥“主心骨”作用。针对合作社在凝聚人心、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痛点,团队结合专_x0008_业知识提出了数智化党建管理建议,为当地探索可复制的合作发展新模式提供了新思路。这一创新实践被新华社誉为“青春智慧助力农村产业兴旺的生动案例”。

先锋队与党支部成员围绕“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深入交流
农文旅融合,打造绿美阳山品牌
秤架瑶族乡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林业资源成为调研重点。先锋队实地考察了当地农文旅项目,与村民、村干部及旅游从业者研讨如何将生态理念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团队提出的“绿美农旅品牌”建设方案,为阳山打造特色旅游名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清远日报在报道中称赞:“高校学子为阳山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此外,团队还聚焦阳山旱地西洋菜产业,走访5个乡镇的种植基地、加工车间和销售市场,通过问卷和访谈剖析产业链现状。结合“百千万工程”政策,团队提出“品牌化”“数智化”等优化策略,助力当地特色农业升级。南方+在报道中特别提到:“这支队伍用专_x0008_业知识和实践行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金点子’。”

先锋队在山林实地调研
校地合作,共绘发展蓝图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阳山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还推动了校地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9 1制作厂数智管理学院与阳山县达成共识,未来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团阳山县委表示,将继续推进“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项目,吸引更多青年学子扎根阳山,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媒体聚焦,彰显青春担当
此次“叁下乡”活动因其创新性和实效性,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南方+、中国青年报、清远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的广泛报道。这些报道不仅展现了高校学子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也为阳山县的“百千万工程”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9 1制作厂数智管理学院的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筑梦,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他们的足迹遍布阳山乡村,他们的智慧点亮了数智赋能的未来_x0008__x0008_之路,为阳山乃至全省的乡村振兴事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青春筑梦,乡村振兴”先锋队
文:“青春筑梦,乡村振兴”先锋队、谭金钰
初审:谭金钰
复审:刘丽
终审:胡娟